东方网记者唐漪薇8月23日报道:今天,一场对瑞士人来说再熟悉不过的创意设计展在上海世博会瑞士馆拉开帷幕。同时亮相的,还有一座美丽的红色小充气城堡,与众不同的是,别的城堡由泥瓦建成,而瑞士馆此番带来的,却是一个柔软的、圆润又可爱的童话屋充气城堡。
桑德拉-孔兹女士来自瑞士,工作于中国厦门。杨健生长于中国,工作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两位年龄、性别、生活阅历与文化背景全然不同的艺术家,携手创建了一个作品,试图融合中瑞两国美学及文化遗产符号于一个通达的建筑性空间内,以表达彼此对生存现状的思考。这尊名为“容器”的充气城堡代表了交融文化的巨大雏形,展示了中国与瑞士本土文化彼此交融却又鲜明可辨的艺术特征。
在展出现场,个性丰满的“容器”受到了游客的关注。人们通过不同的门进入这座有着中国式檐角与瑞士式墙壁门窗的红色充气屋,与其中“倒挂”着的雪白的山峰(映射瑞士的马特宏峰)亲密接触。面对游人询问的目光,作者之一杨健表示,这个创意愿的初衷源于想与当下社会的状况与不同文化的建筑精神发生联系,并且通过一种更为轻松、愉悦的形式,让公众得以参与其中,分享乐趣。“虽然我们注意研究东西方建筑的相似点,但我们也想传达给观众这样的信息:享受快乐,这很重要。”
杨健说,之所以选择使用充气的形式,除了易让观众接受之外,对环保、运输及储存方面来说,都显得大有裨益。“在工作中,我们要寻找赞助。充气形式更有助于精简费用,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当被问及为何要将“山峰”倒置于屋内,这位青年艺术家笑着说,其实没有他多复杂的意义,“颠倒、陌生化平时可见的正常现象,当时就想,这会比较有趣吧。”
孔兹女士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其实,她对中国并不陌生。工作在厦门的她来过上海数次,能来到世博会也是长久以来的心愿。“我感到很高兴。容器所传达的理念非常契合世博主题,在这里,不同的人们彼此交流心得体会,这对瑞士与中国来说都很重要,确实值得庆祝。”孔兹女士说,由于工作关系,她必须赶回瑞士参加另一个展出,然后将飞赴厦门继续工作。
据了解,这座由中瑞两国艺术家共同创作的艺术品是继2008年、2009年在华展出后,在瑞士联邦政府科技文化中心及瑞士国家形象委员会的支持下,再度来沪,展览将持续到8月26日,期间,游客只需来到瑞士馆中心的城市展区即可找到,并不需要排队等候或入馆寻觅。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