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省最西部,南邻潇湘、西靠蜀渝、北依三峡的利川,在46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息繁衍着以土家、苗族为主体的18个民族,历来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这里是八百里清江的发源地,更是灯歌·龙船调的发源地,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能歌善舞,擅于用民歌表达思想感情,其民歌演唱艺术代代相传。
伴随着清江东去的涛声,承载着建设“三力利川”的七彩音符,为弘扬的民歌艺术,2010年7月15日至17日,由利川市委市政府主办的“龙船调”杯利川民歌传唱大赛在利川礼堂举行,历时三天。大赛自开赛以来,独唱、对唱、重唱、联唱、合唱一浪高过一浪,观众从几百人到数千人。传唱大赛虽已落下帷幕,但歌声仍在人们心中荡漾。为此,本网记者特对部分参赛人员和团体进行系列采访,以飨读者。
7月17日晚的决赛暨颁奖晚会,上千市民陶醉在利川民歌艺术的盛宴之中,充分彰显出民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底蕴和群众根基。当晚,喜洋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选送的《清江小景》获得A组一等奖。
利川市喜洋洋庆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利川市以庆典活动策划、公关会展、文艺演出、职业模特培训及演出、充气气模广告等为服务内容的专业化庆典文化公司,民俗风格的庆典活动是该公司一大亮点。作为一家文化传媒公司,该公司一直以来都坚持通过参加各种民族民俗文化活动,来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5月初,喜洋洋文化传媒公司了解到利川将举行一个民歌大赛的消息后,便开始着手准备。首先确定的是领唱,当时正好遇到在利川采风的宜昌土家妹子刘红燕,她对利川的山民歌非常喜爱,同时刘红燕与喜洋洋公司负责人私交很好,很快喜洋洋便与刘红燕达成一致,决定参加此次比赛。
随后喜洋洋的负责人和领唱之一刘红燕便开始一起到处筛选歌曲,并最终选定了文体局副局长甘远成的作品《清江小景》为参赛曲目。这首曲子的风格温婉细腻,为了让参赛曲目能够更显大气和高亢,他们与曲作者商量后,在《清江小景》前面加了段“川山号子”的旋律,并将词的意境改得与《清江小景》的词更为贴切。为了使歌曲前面的号子头喊得更有韵味,刘红燕还专门到柏杨坝镇找到民间老艺人学习“川山号子”。
6月9日,市委政府决定举办“龙船调”杯利川民歌传唱大赛的通知正式下达。喜洋洋的参赛曲目也已初步成型,进入了排练的过程,此时距喜洋洋得到消息后马上准备参赛事宜,已经一个多月。
7月15日,大赛A组预赛拉开帷幕,喜洋洋选送的《清江小景》一上场,就震撼了全场观众。首先是歌曲开头高亢激昂的“川山号子”,犹如一道飞流直下的瀑布,气势如虹;当观众的听觉还在云霄上翻腾时,音乐突然变得轻柔、婉转、优雅,又将观众带到了一幅美妙的诗画中。在随后两天的复赛、决赛中,《清江小景》的分数一直都遥遥,并最终取得A组一等奖的好成绩。
刘红燕告诉记者,她到利川来就是为了学习利川的山民歌,在来之前她只知道利川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民歌叫《龙船调》,来了后她才知道原来利川还有许多跟《龙船调》一样好听的山民歌,像灯歌、川山号子等。她说:“喜洋洋文化传媒找到我合作参加比赛时,我们达成了一致的观点,就是不能完全为了奖项而参赛,公司可以通过这次比赛树立起他们自己的文化品牌,而我可以通过这次比赛听到、学到许多从来没有听到的利川民歌,这才是我们参赛的真正目的。我看见场上有许多老年人也参与到民歌传唱、传承的行动中来,我就在想作为年轻人就更有义务和责任来做这一件事情,将利川这么多优美的民歌传唱出去、传承下去。”
喜洋洋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陈怡春对记者说,利川在全市范围举行这次民歌传唱大赛非常有意义,她作为一名社会人士,亲身经历了这次比赛,看到了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利川人从一开始“不能唱一首完整的利川民歌”到现在“至少能唱一首完整的利川民歌”的转变过程,她觉得这次比赛达到了传唱、传承的目的。
后记:在采访过程中,刘红燕在讲述比赛过程时,会不时地会哼上两句民歌,看得出来她对民歌的热爱程度,当她讲到去柏杨找民间老艺人学习“川山号子”时,她说:“可惜我不会说利川话,川山号子的那种韵味始终不能学得原滋原味。”听得出来,对此她留有遗憾。一个外地的女孩都如此钟爱利川的民歌,作为一名利川人就更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传承、传唱利川民歌的责任。